為什麼會高血壓?帶你搞懂高血壓症狀、原因、飲食與預防重點!

hypertension

你以為高血壓只出現在長輩身上嗎?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超過26%,40歲以上更高達38%,此外,有將近3成的民眾甚至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高血壓相關疾病也早已名列台灣十大死因,因此這不再只是老年人會出現的問題。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高血壓,以下內容將帶你認識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症狀與成因又有哪些?

 

什麼是高血壓?高血壓的標準值為多少?

你知道血壓要怎麼看才算正常嗎?量血壓時會看到兩個數字,分別是收縮壓與舒張壓,前者代表心臟收縮時的壓力,後者則是放鬆時的壓力。血壓可以透過家用電子血壓計或臨床水銀血壓計檢測,一般以小於120/80mmHg為正常血壓,如果超過130/80mmHg就屬於高血壓,長期忽視恐影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以下整理出常見的血壓分類,幫助你更清楚自己的血壓狀況屬於哪一個區間。

 

血壓分類對照表

血壓分類 收縮壓(上壓) 舒張壓(下壓)
正常範圍 小於 120 mmHg 小於 80 mmHg
接近警戒值 介於 120~139 mmHg 之間 介於 80~89 mmHg 之間
高血壓
第一期
介於 140~159 mmHg 之間 介於 90~99 mmHg 之間
高血壓
第二期
介於 160~179 mmHg 之間 介於 100~109 mmHg 之間
高血壓
第三期
等於或超過 180 mmHg 等於或超過 110 mmHg

 

高血壓症狀有哪些?及早發現守護自我健康

高血壓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多數人即使血壓偏高也沒有明顯症狀。不過,還是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心悸、肩膀痠痛、流鼻血、噁心、嘔吐,嚴重甚至會使患者出現昏迷症狀。也因此高血壓不能等身體不舒服才處理,如果你懷疑自己有高血壓症狀等相關問題,建議盡早前往家醫科或心血管內科檢查,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才能避免更大的健康風險。

〈延伸閱讀: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掌握關鍵徵兆與照護,從根源保養心血管

 

高血壓原因為何?2大高血壓類型成因帶你看

高血壓的產生可以分成兩大類型,一種是原發性高血壓,另一種則是續發性高血壓。多數患者屬於原發性,也就是找不到明確原因,大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續發性則是有特定病因可循。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現代人經常外食,加上工作久坐或久站導致活動量不足,肥胖比例連年上升,使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建議可以從這兩種高血壓類型的成因中,檢視自身狀況,早點做出調整。

 

原發性高血壓:與生活息息相關

多數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此類型通常找不到特定的病因,大多與生活因素密切相關。像是有家族病史、年齡增長、體重過重、攝取過多鹽分、長期壓力或情緒波動較大的人,都是潛在地高風險族群。另外,抽菸也是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由於原發性高血壓發生率高、潛伏期長,因此更需要從平時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來進行預防。

 

續發性高血壓:由其他健康問題引起

續發性高血壓可以找出明確原因的,雖然比例較少,但常見於有特定病史的族群,例如:腎臟疾病、內分泌異常、懷孕、服用某些藥物,或是血管結構異常等。不過續發性高血壓若能找出根本問題並妥善治療,血壓就有機會恢復正常,因此更需要醫師協助診斷與追蹤。

 

高血壓的併發症與長期影響

高血壓如果長期沒有控制好,會讓全身血管與器官承受過高壓力,導致多種併發症。以下列出幾種常見問題,幫助你認識高血壓對身體的全面影響:

  • 血管硬化:血管內膜變厚,可能引發動脈剝離或破裂。

  • 心臟衰竭:心臟負荷過大,造成左心室肥大與衰竭風險。

  • 腦中風:腦血管破裂或阻塞,導致局部或全腦功能失調。

  • 腎功能損傷:腎臟血液循環變差,可能惡化為腎衰竭。

  • 視網膜病變:眼部微血管受損,嚴重時可能導致視力退化。

  • 代謝症候群:容易合併高血脂與高血糖,提高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風險。

因此,面對高血壓不能輕忽,愈早開始管理,愈能減少後續風險發生。

〈延伸閱讀:心律不整怎麼辦?全面解析成因、治療方法與日常心血管保健指南!

 

高血壓治療方式

高血壓的治療不能只靠藥物,還要從生活習慣做起。像是控制鹽分攝取、減重、戒菸、限制飲酒、維持清淡飲食和規律運動,都是穩定血壓的重要關鍵。如果調整生活方式後,血壓仍然偏高,醫師才會根據情況開立降壓藥物,並且須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停藥。藥物控制若能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發揮穩定血壓的效果,進一步降低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指南與禁忌

飲食選擇是控制血壓的重要一環,建議高血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遵守少油、少鹽、少糖的原則,並適量補充蔬果、膳食纖維與水分。透過正確飲食習慣的建立,有助於穩定血壓,降低三高風險。以下列出建議攝取與需減少食用的食物類型,幫助你從餐桌上做好血壓管理。

 

高血壓推薦食物:清淡天然為主

建議多攝取富含鉀與纖維的天然食物,例如:豆腐、豆漿、蔬菜、水果、全穀類與低脂乳製品等。這些食材有助於維持血壓穩定,與得舒飲食(DASH)原則相符。此外,中藥材如丹參、赤芝與紅景天也常被運用於循環保健,能作為日常養護心血管的輔助食材之一。

〈延伸閱讀:低鈉鹽可降低中風復發與死亡的風險

 

得舒飲食是什麼?

得舒飲食是美國推廣的降血壓飲食療法,強調高鉀、高鎂、高鈣,搭配低鈉飲食。核心原則包括:攝取全穀根莖類、天天5+5蔬果(3份蔬菜、2份水果)、多喝低脂乳、多選白肉少紅肉、選擇堅果與好油等,幫助新發高血壓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穩定血壓。

 

高血壓禁忌食物:高鈉與高飽和脂肪

應避免攝取過多鹽分與飽和脂肪,常見高鈉食物如:罐頭、煙燻食品、醬料、滷味、泡麵等,加工品更需要特別留意。高脂食物則包含動物內臟、蛋黃、全脂奶、椰子油與油炸類食品。建議選擇低鹽調味方式,以減少攝取風險來源。

〈延伸閱讀:心肌梗塞預防指南|帶你破解迷思、掌握正確施救與保健照護

 

高血壓飲食注意:澱粉類攝取勿過量

不少人以為白飯、白麵包這類澱粉比較健康,但其實過量攝取精緻澱粉也可能間接升高血壓。建議選擇糙米、地瓜、燕麥等低GI全穀類主食,減少血糖與血壓波動。白米飯也能替換為糙米飯或地瓜粥,全麥麵包也優於白吐司。

 

如何預防高血壓?3大指南立即看

預防高血壓從日常做起並不難,只要掌握幾個重點行動,包括維持理想體重、養成運動習慣、戒菸限酒與規律生活,就能有效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以下將依照行為類別分成三大面向,幫助你輕鬆建立穩定血壓的生活模式。

〈延伸閱讀:如何有效降血壓?5個改變加上降血壓保健食品,輕鬆告別高血壓!

 

維持理想體重與規律運動

體重和血壓息息相關,研究指出,每減重10公斤,收縮壓可下降約5~20mmHg。建議維持BMI在18.5~24之間,搭配有氧運動,像是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每週運動時間至少累積150分鐘。運動不僅有助於代謝,也能幫助控制體重、穩定血壓,是高血壓預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延伸閱讀:週末戰士跟每天規律運動同樣有益身體健康

 

避免抽菸與限制飲酒

吸菸會加速動脈硬化,讓血管變窄,進而升高血壓,因此建議完全戒菸才有助於預防高血壓。至於飲酒則應控制攝取量,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酒精攝取量不宜超過10公克,約等於一瓶啤酒或半杯紅酒,否則容易造成血壓上升與心血管負擔。

 

穩定情緒與規律作息

壓力大、情緒不穩和長期睡眠不足,都是導致血壓升高的潛在因素。要預防高血壓,可以從建立固定作息、早睡早起做起,也可以透過冥想、深呼吸或尋求心理諮詢來舒緩壓力。保持心情穩定不只讓人更有精神,也對血壓穩定非常有幫助。

 

【天舒芯】全方位守護您的心血管系統保健

現代人飲食精緻化、作息不規律,加上壓力大,讓心血管保養成為不能忽視的課題。天舒芯由賴志謦醫師研發,結合多重微分子技術與高濃縮草本配方,專為循環與代謝需求設計。產品原料皆由養真天團隊自主研發,從萃取到製程全程控管,並通過SGS檢驗。其中配方含包含丹參、赤芝、紅景天、黃耆、赤芍、甜菊等10多種漢方草本,丹參、赤芝、紅景天能夠活血補氣,提升身體整體健康;而黃耆、赤芍、甜菊等,則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適合全家日常保健,守護活力穩健的生活。

〈產品推薦:【 天舒芯 】

 

結論

高血壓雖然沒有明顯症狀,但對健康的傷害往往是長期累積,不可以輕易地忽視。隨著高血壓逐漸年輕化,建議及早養成穩定血壓的生活習慣,例如:控制體重、規律運動、調整作息等。如果您也想從日常開始保養心血管,不妨參考養真天推出的【天舒芯】全方位心血管系統保養,以嚴選草本配方結合科學技術製成,協助循序調理體質、穩定血壓。現在就從【天舒芯】開始,立即點擊了解更多,為您的健康循環打好基礎。

聯繫我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