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穀雨,宜疏肝解鬱,緩解免疫亢進並健脾胃

20250418_800-400

穀雨,穀得雨而生

榖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時令與農事結合的一個節氣。當時間進入的穀雨節氣意味著寒冷的天氣已經結束,即將迎來降雨較多的梅雨季節。此時氣溫變暖,已不會出現過度寒冷的天氣,但伴隨的多濕氣候會促進環境中植物與穀類農作物的生長。同樣也容易促進肉眼不可見的黴菌與塵蹣等過敏原的生長,使得原本就具過敏體質的人在呼吸道或皮膚容易被誘發出過敏性症狀。

所謂「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在春末夏初之交的暮春儘管白天氣溫快速回升,但日夜與陽光遮蔽的陰影下環境溫差仍大,未完全進入炎熱的夏季。很容易讓人因炎熱而攝取冷飲,但應避免過度的攝取冷飲,以免導致腹脹或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

肝氣鬱滯

依中醫五行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腎)的相生相剋而言。屬木的肝氣會滋養下游的屬火的心氣流動,同時也會抑制屬土的脾氣的流動。但到春末,肝氣已是強弩之末,脾氣開始增強。增強的脾氣會反過來阻礙肝氣的正常流動,稱肝氣鬱滯。此時肝氣阻塞容易導致心情煩躁易怒,無法靜下心來面對工作或學校期中考等事務。

免疫亢進

以生理學來解釋中醫的「脾氣」屬於胃腸消化道與消化吸收有關。而「肝氣」則與血液中的物質代謝有關,包括血糖、血脂與血中胺基酸等營養物或尿素、乳酸與酮體等廢物的代謝。當脾氣逐漸增強而肝氣逐漸衰弱,表示腸胃吸收功能雖好,但肝臟來不及代謝這些吸收進血中的物質與留在血中的廢物。導致肝臟分泌發炎細胞激素,啟動發炎反應來加班應付這些工作。而這些發炎性的細胞激素會順著血液循環全身刺激免疫系統的白血球活化,進而導致身體易與外界過敏原有接觸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包括呼吸道、皮膚、尿道與消化道等皮膜組織產生過於激烈的反應,稱過敏反應。若是發炎激素刺激到神經系統,則會造成神經發炎或是交感神經亢進的現象。而肝臟又負責甲狀腺激素的代謝,此時的發炎亦會導致甲狀腺出現輕微過度亢進的緊張、焦慮、睡眠品質不佳等現象。

這也是中醫所提到的「風」,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中醫認為疾病是由「風」所引起,分為「內風」與「外風」。內風指肝造成的疾病,就是前述肝功能下降而分泌的發炎激素所致。而外風則是大氣中空氣流動的「風吹」對身體導致的疾病,即細菌或病毒。所以春天風邪侵犯人體就是春天氣候不穩,易於病毒傳播所導致的疾病。

飲食與運動以疏肝解鬱

瀉肝火的方式可以從飲食與生活兩部分著手。在此時多攝取易於疏肝解鬱的常見食物,包括芹菜、白蘿蔔、柑橘類水果等,都對前述症狀有緩解與預防的效果。同時減少攝取油膩、辛辣、甜食或是酒精等增加肝在代謝負擔的食物。

而避免過度攝取冷飲或寒涼的食物則可以穩定消化系統,健「脾」為進入夏季打下健康的基礎。生活上也要固定每日規律運動或是「週末戰士」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透過肌肉活動的方式來增加代謝血中物質,暨可以協助肝臟代謝又可以增進肌力預防肌少症。


參考文獻:

 

本文著作版權隸屬養真天生物科技所有,歡迎引用分享並標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