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一天落雨一天涼

保健常識_20250801_84r

一天落雨一天涼

節氣「立秋」表示夏季的結束與秋季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意為稻穀成熟。「立秋」是長夏中僅次於大暑與小暑第三炎熱的節氣,為長夏的後半段的節氣「立秋與處暑」。「立秋」是陽氣轉弱,陰氣漸強的轉折。「立秋」後雖然暑熱一時難消,但造成酷熱夏季的火已經關閉,天氣會逐漸轉涼,晝夜溫差會逐漸增大且空氣濕度亦會逐漸減少。

金針花開,家燕南飛

在一期稻作的華北地區,「立秋」是採收的季節。而位處華南地區的台灣一年有兩期稻作,因此農民必須趕在「立秋」前後完成二期稻作的插秧工作。「立秋」也花東縱谷金針花開的時節亦是家燕(春夏常在住家庭院上築巢)南飛度冬的時節,可在台東或恆春等地的電線觀察到佈滿等待次日南飛橫渡巴士海峽的家燕。

台灣的立秋濕氣仍變化大

台灣的立秋不是午後下雨就是颱風下雨,環境溼度變化大。濕熱的環境適合病毒、細菌與塵蟎等病媒稱為「外濕(邪濕)」入侵人體。再加上過度冰涼飲食與甜食,導致腸胃系統的循環不良與水分攝取過少,滲透壓與水代謝出問題稱為「內濕」。因此在這環境日照與溫差轉換期間,常導致暑濕停留在體內,進而影響消化系統出現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腹痛或黏膩大便等現象。或是堆積的濕氣不正常運行開始亂竄,若竄到體表,則皮膚會出現如皮膚會小丘疹、濕疹與汗皰疹等皮膚症狀。

隨氣候調整養生方式

由於立秋後環境陽氣漸收,因此在養生上也要開始將陽氣慢慢收回。生活作息則要配合日照時間的逐漸減少,逐漸增加睡眠時間,減少熬夜,才可順應陽氣的收斂,並使肺氣逐漸舒展開。以活動來說,運動模式要適度調整,減少容易大汗淋漓的運動,避免陽氣耗散太多。同時也要把握「三伏貼」在立秋的末伏治療期,增加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減緩肺部及過敏性疾病發作的頻率及嚴重程度。

秋老虎宜平補

立秋之後,由於天氣仍會出現「秋老虎」的現象。由於立秋後氣候雖炎熱但濕度逐漸轉為乾燥,但台灣常有颱風以致天氣不會乾燥太快。這種身體未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而出現的症狀,中醫稱此身體的反應為「秋燥」。因此不宜驟然溫補。建議選擇蓮子、木耳、百合、蜂蜜、蘋果、奇異果等食材以「平補」的方式,避免突然進補導致身體出現慢性發炎的現象。而飲水中可以加入少量的枸杞、黃耆等養氣並顧胃。

參考文獻:
  • 節氣時光-立秋。農業部,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2024/11/05。https://ppt.cc/fxIjTx
  • 既是秋也是夏 立秋養生3要點。Uho優活健康。2022/03/15。https://ppt.cc/f8n1Zx
  • 黃星若。立秋到 中醫教大家以溫潤食物茶飲對抗秋老虎發威。2023/08/09。https://ppt.cc/fl60lx

本文著作版權隸屬養真天生物科技所有,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4.0 國際 授權條款授權》歡迎引用分享並標明出處
吳泰賢

吳泰賢

吳泰賢博士為跨領域健康科學專家,具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士、基礎醫學碩士及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博士學位,專精致癌風險評估模型,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

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參與多項臨床研究,發表重要SCI論文,並推動肥胖醫學認證與國際研討會。現任教育部核定助理教授,獲陽明大學傑出論文獎,主編醫學教科書,致力轉化學術研究為臨床應用,於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領域深具影響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