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潔齊而清明,宜降肝火平衡免疫

20250404清明-800-400

萬物皆潔齊而清明

「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也是民俗的節日。天氣日趨溫暖,多半吹著溫暖的東南風,也常飄著細雨,日照時間也逐漸變長,使得花草樹木蓬勃生長。清明節源自各朝代帝王「墓祭」之禮。宋代之後各地以清明節為掃墓祭祖的節日。將原本單純的農業節氣合併為傳統大節日。

清明陽氣旺盛,肝火也旺盛

肝氣隨著春天的到來而旺盛,在清明時節達到最高峰。中醫五行中,肝氣太旺,容易干擾到下游脾胃的正常運作,造成脾胃不適,使食物消化與吸收功能異常。在心理上,容易出現情緒失調易怒。所以清明時節的養生重點在「養肝固脾」,飲食宜開始平衡肝火為主。在飲食上不可以過度補肝。在心理上要洞察自己的情緒變化,避免旺盛的肝火導致情緒影響他人,調適易怒的情緒,保持生活規律與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

脾胃的體內除濕

由於脾胃與體內除濕功能有關,清明時節環境濕氣也隨之變重。也要特別注意體內除濕。因為體內濕氣會阻礙身體中氣的運行。且邪濕停留在體內特定位置過久會變成「痰濕」。此時再加上旺盛的肝火被濕氣阻斷運行。當氣無法運行到頭部就,就容易發生頭痛、頭昏、疲倦或血壓升高。若濕氣久停留在關節、腿或腹部則會關節炎、水腫甚至肥胖等現象。

去濕養脾胃的飲食

飲食上要減少烤、炸、辣、甜等引起肝火旺的食物,也要適當攝取不益於脾胃的食物如瓜果或溫度過低的冷飲等。同時配合時令食材如韭菜、香椿、四季豆等。韭菜含有硫化物,可以增進食慾、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促進消化與血液循環。能溫通行氣。香椿能去濕解熱,健胃理氣。四季豆含花青素,具抗氧化劑功能。能清暑益氣,去濕養脾胃。

呼吸道傳染病易流行

清明時節的溫度的快速變化容易在清晨出現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與鼻子搔癢、眼睛搔癢等過敏性鼻炎症狀。此時間亦是肺炎鏈球菌、輪狀病毒與水痘等病毒好發與流行的時期。清明假期的南來北往容易增加肺炎鏈球菌與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風險。若是出現嘔吐、水瀉、發燒、腹痛、食欲不振或是脫水等腸胃炎現象,可能與感染輪狀病毒或諾羅病毒有關。除了勤以肥皂洗手與戴口罩之外,更要避免與5歲以下幼兒接觸。

參考文獻:

  • 節氣時光-清明。農業部,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2024/11/05。https://ppt.cc/f6rWIx

  • 節氣變節日?清明節由來、習俗、意義。食令日曆Food for season。連結確認 2025/04/04。https://ppt.cc/ftPGYx

  • 清明是重要節氣 吃「五行食物」養身最好!延年益壽、降脂通便又養肝。健康2.0。連結確認2025/04/04。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32294

  • 黃星若。重排濕健脾 防過敏防肥胖。民報。2023/04/05。https://ppt.cc/fioW7x

  • 姚淑惠藥師。病菌鬧春~春天常見小兒疾病的預防疫苗及用藥須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2019/04/10。https://ppt.cc/fi1T9x


※本文著作版權隸屬養真天生物科技所有,歡迎引用分享並標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