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健脾去濕,抑制環境過敏原

800-400

春分,日暝對分

諺語「春分,日暝對分」指春分時晝夜時間對等,各為12小時。氣候上,春分時節的氣候冷熱變化大,氣溫不會漸進式改變,而是短時間內出現忽冷與忽熱的日夜溫差。因此人容易生病,此時應以洋蔥式穿著來應對變化多端的春分時節。

而環境中的蟲、鼠、蚊蠅、蛇等生物也開始出來活動,進而吸引掠食者的進食與繁衍。春分是一年中最容易看到老鷹群聚的時間,抬頭仰望天空可以看到許多灰面鵟鷹展翅盤旋。此時剛好是灰面鵟鷹從赤道北返過境台灣的時間,從台灣南往北出海,一路往日本,一路往大陸北返繁衍。

養生要「健脾去濕」

《春秋繁露 • 陰陽出入上下篇》指出『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春季的中間,過了春分之後,陽氣會愈來愈旺盛。根據前述中醫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屬木的肝從驚蟄開始受到屬水的腎水滋潤,肝氣逐漸增加。但肝氣的增加會抑制屬土的「脾」氣,中醫的「脾」氣與消化吸收並轉換為能量與體液代謝有關。

脾氣被抑制稱為「脾虛」會影響到胃、口、與體液的運行不順暢,濕氣滯留體內。所以春分時上升的肝氣會開始讓人感覺胃口差、胃脹,排泄容易失調、體液堆積體內出現輕微水腫皮膚發癢等現象。進而造成腸胃吸收的營養不能順暢均勻的輸送到全身,只能堆積在腹部,造成腰圍增加,形成肥胖體型。


飲食上由於「酸入肝、辛入肺、甘入脾」,因此春分的飲食調節要開始著重「脾」的需求。脾胃喜歡清淡,所以減少碳水化合物與辛辣等食物的攝取量,才易促進消化與血液循環,有助於體內能量與濕氣發散不堆積。

過敏原孳生刺激發炎

春分時節是過敏原孳生的時間。常見的過敏原──室內塵蟎適合生長在溫度20-30度,相對濕度60-85%。黴菌則是室溫20-25度,相對溼度65%以上的環境。春分時的溫濕環境造就了過敏原的大量孳生,再加上此時亦是空氣汙染較為嚴重的時期,更刺激免疫系統活化造成過敏、氣喘或皮膚搔癢等發炎現象。發炎會導致體液堆積體內,也就是中醫說的濕氣堆積在體內。所以在春分除了要飲食調控,更要注重加強寢具、衣物與環境的清潔,並開除濕機降低環境濕度,以減少過敏原刺激。
 

參考文獻:

 

※本文著作版權隸屬養真天生物科技所有,歡迎引用分享並標明出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