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系列(2)-第二型糖尿病的診斷與預防

糖尿病系列(2)-糖尿病的診斷與預防-800-400

糖尿病診斷

目前糖尿病的診斷是以抽血檢查數據為主,診斷標準為
(1)8小時的空腹血糖值 
126 mg/dL。
(2)飯後2小時血糖 200 mg/dL。
(3)糖化血色素 6.5% 。
(4)隨機血糖 200 mg/dL
只要符合上述其中一項即是糖尿病,但前3項必須經過重複驗證。

糖尿病的併發症

由於高血糖會導致全身血管逐漸受損,所以糖尿病若長期未能有效控制,容易引發各種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例如因眼部血管受損,導致視網膜剝離而永久性視力喪失和失明、因足部神經受損而導致的皮膚潰爛與截肢、因腎功能喪失的慢性腎臟病進而導致洗腎,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比同年齡的正常人高4倍,還會增加高血脂與惡性腫瘤的發生風險。

第二型糖尿病的預防

飲食調節

減少攝取含精製糖食物的攝取以及增加身體活動與運動是預防糖尿病的不二法門。配合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飲食原則。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添加糖的攝取量應在50公克以下,而世界衛生組織更是進一步建議每日天機糖攝取量不應超過25公克。常見的含糖食物包括澱粉類與太甜的水果等,如下所述:

  • 澱粉類:蛋糕、台式麵包、湯種麵包、白吐司等加工精緻的麵粉,或是白米飯等(這一類食物所含的精緻澱粉較高,用油量也愈多,越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
  • 水果:如榴槤、香蕉、釋迦、葡萄、荔枝、鳳梨、芒果等含糖量高的水果。

運動

運動則是每天至少進行15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至少要運動到讓身體開始出汗15分鐘以上。若要達到減重的效果每週至少要累積30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

中醫藥的糖尿病治療

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早在西元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奇病論》中就提到「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意思是含糖的食物吃太多就會變胖,胖容易內火旺,體內燥熱。過量的甜食會使人感到腹脹,造成氣往上擠感覺胸部悶滿,氣運行不良,津液停留在脾胃而出現渴的感覺。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控制與運動外,中藥更可以透過如甜菊、赤芝、丹參與甘葛藤等經中醫師診治的個人化複合式中藥,在降低血糖、促進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脂肪代謝與抑制動脈粥狀硬化等多方面同步進行調整,以達到降血糖及保護血管,並避免併發症的效果。


參考文獻

本文著作版權隸屬養真天生物科技所有,歡迎引用分享並標明出處

TOP